上周臨時接到一位小學同學通知,有幾位想辦個迷你同學會聚聚,正好手上翻譯的工作結束,很快的答應了。
對於正式教育一半在台灣、一半在美國的我,他們是我在台灣僅有的「同學」。拜當時就讀師範體系附屬小學、是台灣教育方式的「白老鼠」之故,我們這一屆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沒有分班,所以他們也成為我的人生中,天天見面最久的人。據說最後實驗的結果,是每2年分班比較好,以免學生被老師同學「貼標籤」,影響學習及身心發展,所以這是現在台灣小學的作法。
30多年後,感謝熱心的同學不斷想辦法聯繫,除了不定期辦理同學會(通常是因為旅居海外的同學回台度假),還在臉書上組了社團,所以與 10多位仍然有所聯繫。這些與我一起展開人生旅程的同伴,從家庭狀況(單身、已婚、再婚、離婚有小孩、未婚有小孩,我開玩笑說,應該只剩下沒有人說他「出櫃」了),從事的工作與行業,(公教、旅遊、保險、房仲、金融、科技…,當然還有「家庭管理」,還有「包租公」),到對人生的看法,都有很大的差異。
雖然如此,因為小時候認識彼此最原始的性情,以經過社會化的成人偽裝自己,太容易就被識破了,聊起來反而有種少見的坦然。到了坐四望五的年齡,我們學會彼此接納。因為每個人的生命經歷不同,即使不見得認同某些看法,還是懂得尊重。有人提到小時候曾集體排斥的某位同學,現代的說法就是「霸凌」,長大了才理解這可能是她的家庭情況不佳所造成的,很遺憾沒有聯繫了,所以也沒有機會道歉。
我們也學會接納自己,因為很難說,怎樣的人生才是「最好的」,不必比來比去了。有人提到40歲後發現自己的體力明顯衰退,不可能像年輕時一樣揮霍健康了,所以勸告大家,70歲前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,財務狀況允許的話,要找機會做想做的事、去想去的地方。特別是想起幾位同學,已經去世了。我也不禁想起幾千年前,摩西在聖經詩篇90篇中,也說過類似的話:
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,
如果強壯,可到八十歲,
但其中可誇耀的,不過是勞苦愁煩;
我們的年日轉眼即逝,
我們也如飛而去了。
求祢教導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,
好使我們得著智慧的心。
求祢使我們早晨飽嚐你的慈愛,
好使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。
祢使我們受苦和遭難的年日有多久。
求祢使我們喜樂的日子也有多久。
同學們,謝謝你們一路陪伴。雖然大家都還在忙著家庭、工作,除了臉書,仍然希望有機會見面,期待未來與你們分享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