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最近讀到的一篇文章
陸續外移、就業競爭加劇、上面的位子又都被四、五年級卡住了,台灣的年輕人感嘆:再怎麼努力也沒用!連科技業大老林百里都唱衰,說30歲左右的世代面臨的是「台灣60年來最嚴峻的挑戰」! 到底30世代未來的路該怎麼走?答案是──走出去、國際化。
國際觀不是只有外商才需要。就算待在本土企業,30世代也將全面接受國際化浪潮的襲擊。
許多30世代的台籍幹部因本土企業的全球佈局,搭上外派的順風車跨入國際版圖。
語言能力、管理能力、個人心智的成熟度、文化的敏感與包容力,都考驗著跨國經理人的外派壽命。
相對於國際標準,台灣的外派人才專業能力很好,但是語言不好、獨立性較差、說服力較弱,都是有待加強的項目。
不過關鍵還是在心態。不像香港、新加坡,因為是地狹人稠的小國,殖民背景加上地理條件,人才被迫向外發展;相較之下,台灣的30世代卻因為自滿的封閉心態,沉浸在島內的發展與生活現況,對於重新適應另一種文化的意願缺缺。
不管已婚還是未婚,女性員工普遍認為外派是「人生非常重大、非常冒險的決定」,且經常因為「事業與家庭的取捨」,而放棄外派的機會。
全站熱搜